close

2006年紐約時報選了幾個足以代表台北特色的景點
除了有名的101外..隱匿在公館汀州路小巷弄內的寶藏巖也名列其中..
.
那日..為了賞蛙..
跟公司請了一個半小時的假...
離集合的時間尚早的情況下..
漂泊決定自己一個人到汀州路去探探險..
看看這個號稱台北寶藏的寶藏巖到底是有何獨特之處..
.
.
只可惜...
漂泊來到這裡的時間點已經太晚了..
為了保存原始聚落..大多數的出入口已經被封了起來..
傳說中一個29號卻有到之100多的門牌號碼也無緣見識到了..
離預計重建完工的2008年還有一年多..
希望這裡的未來能夠更加的美好..


.



.



.



.



.



.



.



 


-----------------------------------------------------------------------------------------------


有關寶藏巖的描述


轉載至 http://www.treasurehill.org.tw/?p=105#more-105


寶藏巖聚落座落於台北公館地區,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為典型光復後因住宅需求所發展出以退役榮民為主要組成的違建聚落(自營聚落)。又因位處邊陲,在民國六、七○年代城市急速擴張過程中,吸引了大批底層階級的城鄉移民,形塑出跨越族群藩籬、依存共生的鄰里網絡,在城市正式部門外的社會空間邊緣,積累真實且不同於中產階級的都市經驗,豐富了城市的發展。



寶藏巖聚落的文化地景特殊性主要包含兩大面向,由自力營造的空間形式觀之,因底層階級受制於經濟能力及土地使用法令規範,迫使漸進的營建模式選擇便宜及回收材料,一磚一瓦地循地形層次刻畫出錯落豐富的聚落風貌。其間巷弄蜿蜒、梯階起落,公私界面交織卻渾然天成,有機演繹出與地景紋理共構的山坡村落特質,適可作為現代都市規劃或營造法則經常與土地脈絡及自然環境切割斷裂的對照反思。再由空間的社會結構觀察,寶藏巖聚落長期以來吸納榮民、閩粵移民、原住民、城鄉就業人口、外籍配偶、學生等多元族群,透過日常生活的緊密依存,萌發出粗糙混雜卻坦率實在的底層移民文化。雖然缺乏台灣其他傳統聚落順應宗教信仰或宗族血緣所產生的內聚認同,但面對生存現實,這兼具驛站與家園性格的異質社區,在低限的生活條件下分享了另類的共生意識,並集體書寫了台北從開發中國家首要城市邁向全球城市中不容遺忘忽視的歷史章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色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